新闻中心 分类>>

天博体育山水繁昌 “骑”乐无穷-一起来繁昌鉴宝吧2024年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(安徽·繁昌站)

2024-04-25 05:39:51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天博体育山水繁昌 “骑”乐无穷-一起来繁昌鉴宝吧2024年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(安徽·繁昌站)读懂一个地方,可以从美食开始。了解一座城市,那必须要去看看当地的博物馆。2024年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(安徽·繁昌站)即将于8日后盛大启程,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,届时将会为各位参赛选手带来一场美妙的参赛体验!在繁昌除了吃喝玩乐外,也可以去当地博物馆了解这座城市悠久的人文历史~让小编带大家提前探秘繁昌博物馆,让我们一起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珍贵的文物吧!

  开放时间:每周二至周日9:00-17:00(16:30停止入馆),周一闭馆(法定节假日除外,特殊情况请参照开放公告)

  盘为古代盥洗礼器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进盥,少者奉盘,长者奉水,请沃盥,盥卒授巾。”流行于西周至战国时期,作用与现代的脸盆相近。

  鱼龙纹青铜盘通高18厘米、口径41.6 厘米、足径28.5 厘米,1979年繁昌县城东汤家山贵族墓出土,现收藏于繁昌博物馆。

  形状附耳圆折,圈足。口沿饰两周鳞纹,腹部及圈足颈部各饰一周夔龙纹,盘内底饰浅浮雕蛇龙纹盘踞于中,地衬两条夔纹。内壁饰鱼纹一周,共17 条,首尾相连,头向顺时针,宛若游动状。该盘通体铜绿,古朴厚重,造型受中原文化影响,生动写实的纹饰风格具有江南吴国地方特色。

  盉出现于夏代二里头文化,流行于商周时期,早期为陶盉,后出现大量青铜盉,成为重要礼器之一。盉的功能初期为温酒器,后演变为注水功能的盥洗礼器,相当于后来的茶壶。青铜盉文物,高29.2厘米、口径17.6厘米、腹深 17.6厘米,1979年繁昌县城东汤家山贵族墓出土,现收藏于繁昌博物馆。

  形状为侈口,束颈,广肩,鼓腹,圈足,管状流。盖面饰浮雕蟠龙,以龙首作纽,首高昂,双眼圆睁,两角后翘,栩栩如生。龙身饰鳞纹,龙尾饰波折纹、云纹、直线纹和菱形纹。鋬饰云纹,与盖有链条相连,流管饰云纹和三角雷文,颈部和腹下部各饰一周有目窃曲纹。龙是华夏先民的图腾,其原型为蛇,有学者把有角者之蛇叫“虬”,为龙的最早形态,常以盘曲的形式出现。此盉的龙造型生动,颇具写实风格,器身纹饰丰富而显庄重威严,显示出吴国青铜器的地域文化特征。

  战国楚贝铜范,1982年于繁昌县横山征集,因其存世稀少、器用精湛、铸物流芳,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。

  铜范为长方形板状,正面阴刻贝型和浇筑槽。贝型作四行排列,每行均匀十六枚,浇筑口处单置一枚贝型。贝型中刻有阳文“”字,下有凸点。贝型两行之间刻有浇筑槽沟,于浇筑口处汇成主槽。铜范背面为素面,置长方形纽。

  铜范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流通货币铜贝的铸具,楚铜贝形制特殊,又称“蚁鼻钱”或“鬼脸钱”。宋代洪遵于《泉志》中有:“旧谱曰此钱其形上狭下广,背平,面凸起”与“有文如刻镂又类字,也谓之蚁鼻钱”等记述。其铸制工艺精湛复杂,为春秋战国时期贝币之代表。

  钱之为体、乾坤汇聚,楚贝铜范凝结着楚国先民的智慧和一方土地的历史,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,以其精湛的铸造工艺,造就了流芳于世的经典,承载着先秦悠悠岁月里浩瀚楚地的人文与底蕴。

  创烧于五代至北宋初。1984年6月于繁昌县城西郊50万电站工地出土,现收藏于繁昌博物馆。通高8.7厘米;盏口径10.5厘米,足径3.4厘米;托盘口径16.6厘米,足径6.4厘米。

  托盏是以托盘和盏配套使用的茶具,盏置于托盘上。盏敞口,弧腹,圈足,外壁饰浅浮雕莲瓣纹。每片花瓣中间自上而下有一凸棱。托盘宽平沿,边缘饰五瓣菱形纹,托盘中央托座凸出盘沿,下部为浅浮雕式十瓣覆莲纹饰,上部为直口、内凹,托盘圈足,盏托通体施青白釉。此托盏通体施青白釉,造型规整,做工精致,整体如一朵盛开的莲花,极具艺术美感。

  西周鸟形青铜杖,1979年繁昌县城东汤家山出土,造型独特形似鸠鸟,铸造精湛古韵犹存,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。器柄为管状,柄首为神鸟造型,高冠眼明,饰云纹,胸附鳞片,身披羽翼,尾展高翅。柄中部另有一神鸟,端立其上。

  因其造型独特,有学者称之为鸠杖,视为古代“扶老”之器,《后汉书·志·礼仪中》即有:“年始七十者,授之以王杖,餔之糜弱。八十九十,礼有加赐。王杖长九尺,端以鸠鸟为饰。”亦有学者视为乐器或车马器装饰之物。因其同类青铜鸟饰件少存于世,且以鸟型铸物更显先民审美情趣,彰显吴越青铜文化魅力,尤为珍贵。

  开镜点妆,施以粉黛。造型各异的粉盒记录着古代女性精致的闺房一角。繁昌窑青白瓷刻花果形盒,1984年6月于50万电站工地出土。因其纹饰含蓄清雅,器型端庄圆润,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。粉盒通高5.3厘米,外口径5.9厘米,底径3.4厘米。施青白釉,釉色泛灰。盒盖圆弧形,盖顶置蒂形纽,母口,盖面浅浮雕刻划覆莲瓣纹。盒身子口,腹部微弧,浅浮雕刻划仰莲瓣纹。母口和子口相合呈一体,有细开片。粉盒应女性化妆需求而生,为古人存放脂粉用以敷饰的盒具,《说文解字》称粉为:“傅面者也”。瓷质粉盒出现于隋唐时期,于宋时流行。

  经历了由简洁朴素逐步走向细腻温婉的过程。繁昌窑青白瓷刻花果形盒以莲花为饰,浸润着时代独特的审美情趣,当为宋人爱莲的体现,含射出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。粉白黛黑,施芳泽只。粉盒伴随着千百年来古代女性的日常生活,映照出淡妆浓抹、衣袂飘香的女性形象。小巧别致的粉黛香盒承载着古代女性对于美的永恒追求,亦是寄托情感的心爱之物。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言“时代精神已不在马上,而在闺房;不在世间,而在心境”,粉盒应是如此之物,积淀着岁月的沉静之美,心境的隐秘之韵。

  凤首执壶是流行于隋唐时期一种器型,其造型源于波斯,宋代之后逐渐简化。凤乃神鸟也,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,常用来象征祥瑞。凤鸟作为集众动物大成之美者,寄寓着人们对美丽、吉祥的向往之情。该凤首执壶1992年于安徽省繁昌县新港窑厂出土,高18.8厘米、底径8厘米。是以瓷塑凤头造型立于上端,凤头如枣核状、壶口置于凤头中央,作四花瓣形、花瓣刻锯齿纹,犹如绽放的花冠。凤首刻工犀利,炯炯有神。细颈,颈有两道凸棱。溜肩,肩部有二道弦纹、鼓腹、圈足。通体施青白釉、圈足及底部无釉。壶身一侧有飞釉现象。

  此壶整体造型简洁丰满,线条优美,凤首采用写实风格,刻画细致,反映了当时人们极高的审美艺术和工艺水平,是繁昌窑青白瓷的代表作品天博体育官方网站,也是宋代凤首壶中的珍品。

  磨润色先生之腹,濡藏锋都尉之头。引书媒而黯黯,入文亩以休休。长沙窑青瓷褐绿彩贴塑鸟型水注,1992年于荻港苏村窑厂出土。因其器制精巧、意趣天然,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。水注似鸟型,通体施青黄釉,釉面光洁,外釉不及底。口为直口、小口流,鸟尾自然伸展,成为把手。腹部上端两侧贴塑,刻划为鸟翅。交错点缀褐、绿彩,成垂流状,手法为蘸彩流饰,为长沙窑瓷器条彩主要类型。水注又称“水滴”、“砚滴”,为专供注水于砚的盛器,有流为水注,无流为水丞。

  水注最早的记载,为在东晋葛洪辑录的《西京杂记》中的一个故事:“其余器物,皆朽烂不可别,唯玉蟾蜍一枚,大如拳,腹空,容五合水,光润如新,王取以盛书滴”。长沙窑水注的盛行,当因隋唐之时科举之风渐起,作为文房用品的水注备受文人推崇。学海无涯苦相伴,唯有书香最醉人。清幽雅致的书房案几上摆置的水注,伴随着文人的一生,在洗笔书墨之间,被赋予了独特的造型艺术,传递着文人的审美情趣,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内涵,折映出古代文人“书卷多情似故人,晨昏忧乐每相亲”的书香岁月。

  千年古韵,而今繁昌,地不爱宝,器精物美。龙首青铜盉,1999年于繁昌县赤沙新塘窑厂出土,造型别致铸制考究,纹饰生动古朴典雅,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。盉为提梁龙流三足式,盖圆形顶平、中有一圆环小钮,鋬部饰有大扉棱,腹部扁圆饰四周凸棱纹、中部二凸棱间饰一周双层夔龙纹,底为三足。流为龙首形、首铸竖角、身布鳞片、龙口圆张、双目如炬,似蛟龙饮于美酒,醉视人间。

  青铜盉出现于商代早期,流行至春秋战国,受礼制文化浸润,盛行于先秦悠悠岁月。盉之用途,史载颇丰,东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记有:“盉,调味也”,近代王国维《说盉》亦释之为:“盉乃和水于酒之器,所以节酒之厚薄者也”。因其器型朴实、纹饰精美,是为春秋时期皖南长江流域青铜文化代表之一,突显地域人文交流和文化魅力,彰显先民劳动智慧和审美情趣,更显繁昌一方水土厚重底蕴。

  簋是盛放黍稷饭食的器物,盛行于商周,是青铜时期的重要礼器之一,通常和鼎同时出现。在周礼中,青铜簋通常在祭祀和宴飨时,以偶数组合与以奇数组合的鼎配合使用,如,天子用九鼎八簋,诸侯七鼎六簋,大夫五鼎四簋,士三鼎二簋。

  簋通高7.8厘米、口径25.9厘米、底径19.2厘米、腹围32.2厘米,1979年繁昌县城东汤家山贵族墓出土,现收藏于繁昌博物馆。

  形状口沿微外侈,束颈,扁体浅腹,圈足。腹外两侧置扉棱一对,腹外壁和圈足遍饰蟠螭纹,为典型的扁腹簋,这种扁腹短颈圈足簋和镂空耳装饰,与中原地区西周的簋有明显的不同,应是本地的传统,反映了皖南与宁镇、江北以及中原地区青铜文化的互动和交流。

搜索